18829207752

三十五载邻里情,七旬老人守护残疾邻居不离不弃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在安徽省芜湖市鸠江区裕溪口街道新裕路社区,有这样一段感人至深的邻里情,它跨越三十五载时光长河,温暖着无数人的心。主人公夏传兰,一位生于1951年的普通女性,用自己的坚守与付出,诠释着人间至善。

一次相遇,毅然相助

两家人的缘分还要从1990年的一个冬天说起。“当时我白天出去打零工,妻子不太会照顾孩子,结果小虎把腿摔伤了,就在我回来不知所措时,夏传兰来了,当时虽然素不相识,但是我心里很感动。”患有听力残疾的孙茂友佩戴上助听器激动地说。

原来,当时39岁的夏传兰偶然听说,附近的一户人家有个5岁孩子摔伤了腿,孩子家有些特殊,一家三口都是残疾人,热心肠的夏传兰就赶紧赶了过去。“当时孩子疼得直哭”,看到这样的场景,夏传兰赶紧陪着孙茂友将孩子送往医院治疗。她也了解到这家人的确如邻居们所言,一家三口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残疾,孙茂友听力二级残疾,妻子韩小明智力二级残疾,孩子孙照虎除智力残疾外,还有多重二级残疾。

因为孙茂友白天要外出打工,妻子不会照顾孩子,夏传兰想将受伤的小虎接回家养伤,丈夫也表示支持。就这样,小虎“住”进了夏传兰家。年幼的小虎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时常弄脏床铺,可她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只是麻利地收拾干净,然后再默默多备几张床单。在夏传兰精心照料下,小虎的腿伤逐渐康复。4个月后,看着康复后被爸爸接回的小虎,夏传兰虽有欣喜但更多的是牵挂。于是便隔三岔五就要去看看,送去热乎的饭菜,给孩子洗漱清理,收拾换洗,替他们置办几套合身的新衣,就这样持续了十年。

比邻而居,岁月相伴

2000年,夏传兰一家搬到裕溪口街道沿江西路,与孙家成了邻居。政府已为孙家申请低保,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由于家庭情况特殊,日常生活中仍有诸多不便。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夏传兰主动向社区承诺:“以后他们家由我来照顾!”这一承诺,便是二十五年如一日的坚守。每天,她都会前往孙家,帮忙收拾屋子、洗衣做饭,与他们分享生活趣事。为帮孙家节省开支,她自学理发,每月为孙茂友父子修剪头发;手把手教韩小明炒菜、拖地、洗衣服,帮助她掌握生活技能。在夏传兰的努力下,曾经沉寂的孙家,渐渐传出了欢声笑语。

2013年,孙茂友因头部囊肿恶化引起剧痛住院手术,夏传兰主动站出来,全家一起上,儿子提供休养居所,丈夫帮忙换衣喂饭,同病房的病友简直不敢相信有这么好的邻居!2015年,孙茂友因搬运重物,不慎扭伤腰部住院治疗。这样的“不敢相信”又再次发生,夏传兰的丈夫全天候在医院陪护,而她自己则将韩小明母子接到家中,悉心照顾,帮助他们再渡难关。即使夏传兰家中并不富裕,每天起早贪黑,靠着打零工维持生计,可她也从未放弃过孙茂友一家。

邻里互助,爱心传承

夏传兰明白,帮助孙家不仅要解决生活难题,更要让他们融入社会。每当街道、社区举办露天电影、戏曲表演等活动,她都会带着孙茂友一家人前去参加。在一次次的接触中,孙照虎逐渐变得开朗起来。从最初的“夏阿姨”,到后来亲切的“二妈妈”,这一声称呼的转变,饱含着孙照虎对夏传兰深深的依赖与爱。2024年,儿女邀她游黄山,她坚持带上孙照虎,只为让孩子“长长见识”。如今,夏传兰已74岁,子女定居市区邀她同住,她婉拒道:“我放心不下孙家,他们和我们早就是一家人了。我从小受邻里帮助,现在也想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子女孙辈深受感染,纷纷表示会接力照顾孙家。

这份跨越血缘、不求回报的大爱,在邻里间广为流传。2022年,夏传兰发挥好人引领作用,协助街道组建“暖心帮帮团”好人志愿服务队。她带头开展“敲门行动”,关心空巢、独居老人。在她带动下,“暖心帮帮团”从3人发展到46人,开展近200次暖心活动,惠及4000余人次。从夏传兰一人的善举,到一群人的接力,“陌邻”变“睦邻”的温暖故事,仍在这座城市持续书写。(王文婧)

陕西不是外人百川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3-2024 陕ICP备2023005182号-1

0.0440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