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9207752

把思念“溶”入大海

本文转自: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李媛

“亲爱的妈妈,咱家一切安好,请您放心。”3月28日,徐彬在出海祭祀的船上,在水溶纸上写下了对母亲的思念。

当天,徐彬和她的女儿,以及来自其他65个家庭的110位逝者家属,参加了青岛殡仪馆举行的2024年清明节海上追思仪式。

简短而肃穆的追思仪式过后,徐彬和其他逝者家属在工作人员陪同下,一起前往指定海域出海祭祀。半小时的航程里,她时而抬头望向大海若有所思,时而低头在纸上写着什么。这是今年新增的可降解水溶书信,家属可以把想对家人说的话写在上面,到达指定海域抛洒,把对亲人的思念“溶”入大海。

东经120度24分—26分,北纬36度00分—02分的这片海域,正是10天前安葬徐彬母亲的地方。等船体停稳,徐彬牵着女儿的手来到船身一侧开始海上祭祀环节。“海葬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而且现在的海葬服务也很好,有葬也有祭,仪式隆重。”徐彬说,今天特地带着孩子来参加,是让孩子表达对姥姥的思念,学会尊重和感恩,同时也可以对绿色生态殡葬有所了解。

同样认可青岛海葬服务的,还有来自陕西省西安市的邵留刚。“我们是去年第一批报名来青岛参加海葬的,为了安葬我的父母。他们儿时长在海边,魂归故里是他们的夙愿。”邵留刚说,西安是内陆城市,之前没有海葬,他就把老人的骨灰一直寄存着。后来,西安与青岛开展海葬合作,他也就有机会帮助老人完成遗愿。

在青岛,参加海葬的故人被敬称为“恋海人”,而海葬团队则把自己称为“恋海”团队。让死者归去有尊严,让生者得到安慰,是他们的情怀与担当。

1994年出生的于佳宏是青岛市殡葬事业服务中心“恋海”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从大学选择殡仪专业,到就业选择殡仪馆,面对家人朋友的不理解,年纪轻轻的于佳宏异常笃定,坚守着慰藉生命的初心,赢得了逝者家属的尊重。

半月前,于佳宏和她所在的团队收到了一位80多岁的逝者家属送来的感谢信。老人告诉记者,这次老伴儿的海葬仪式顺利完成,她心里的遗憾得到弥补,心里很温暖。

“阿姨的老伴儿去世时希望魂归大海,因为家里情况特殊耽搁了。今年年初她联系到我们,我们团队帮她代办了所有手续,并代替阿姨完成了海葬仪式。我们全程拍照录像给老人看,还打印了照片送给她留作纪念。”于佳宏说,他们分内的工作没想到能给老人带去如此大的安慰,家属的肯定让她感受到一种成就感。

陕西不是外人百川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3-2024 陕ICP备2023005182号-1

0.0435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