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9207752

“健康食品”直播间须名副其实

本文转自:中国食品报

戴先任

近年来,直播带货已成电商发展的新风口,除了电商平台,其他一些网络平台也走上了直播带货的道路。但直播带货乱象不少。上海市消保委近日调查了100个直播间,其中有83个涉及“无糖、无蔗糖、不添加糖、不添加蔗糖”等相关产品。主播在口播时,会着重强调产品适用人群为“控糖人士”“孕妈妈”“老人”“小孩”等。而从实际检测结果来看,名不副实占比接近二分之一,甚至某些宣称无糖的产品实际含糖量很高。

上海市消保委调查显示,“健康食品”直播间近半产品名不副实,有的“健康食品”甚至就是“三无食品”等问题食品。这样的所谓“健康食品”误导了消费者,还可能给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威胁,比如“三无食品”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宣称不含糖却含糖量高的“健康食品”,可能让本想减少糖分摄入的消费者大量摄入糖分,从而可能对身体带来潜在威胁。

其实不仅是直播间,在线下类似问题也有不少。随着消费升级,人们更为关注健康,商家投其所好,高举安全健康的旗号,如“零糖零卡”饮料等,随处可见。但其中部分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如某品牌此前宣传称“零蔗糖”,配料表上却赫然列着各种“代糖”……

消费升级,消费者的健康意识得到提升,但健康知识却仍相对匮乏,相关的监管也显得有些滞后。一些市场上推出的“健康食品”虽然在迎合消费升级,但也是一种“伪升级”,不过是在营造“消费谎言”或“消费骗局”,这些涉嫌虚假宣传的“健康食品”也没能真正随之升级。尤其在直播间,直播带货乱象较为严重,让各类名不副实、货不对板的“健康食品”钻了空子。

对此,一方面需要平台履行好管理责任,加强自净能力,更不能对违法违规销售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容庇护违法违规销售的商家或主播。

另一方面,还需要监管部门加强监管力度,督促网络平台履行好自身的管理责任,加大对直播带货乱象的打击力度。

消费者也要提高防范意识,提高健康素养,防范被无良商家忽悠,交了“智商税”。相关部门则要重视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提高消费者的健康知识水平。

食品安全问题无小事,严守食品安全底线,不能让直播间成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盲区,亟须给直播带货行业戴上诚信的“紧箍”。直播带货虽是新业态,但监管不能滞后,对直播带货乱象,亟待下大功夫整治,才能促进行业规范健康发展。

(来源:扬子晚报)

《中国食品报》(2024年04月02日07版)

(责编:朱美乔)

陕西不是外人百川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3-2024 陕ICP备2023005182号-1

0.04295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