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9207752

海归青年与国外留学生对话:为共建“一带一路”贡献青春力量

“欧美国家用主食土豆做出了薯片,我们用主食大米做出了锅巴,现在我们也在拓展出口渠道,去国外参观学习,融会贯通。”水军锅巴创始人张愈龙说。

“我来自阿富汗,在江南大学商学院攻读研究生。阿富汗有地缘优势,具有投资价值,毕业后我要为中阿经贸往来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作贡献。”留学生郝力说。

一条丝路连接八方,各国青年齐聚江南。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4月23日下午,归国留学生和在锡国外留学生代表展开对话,大家纷纷表示要在中外合作中贡献青春力量。这也是“读懂中国 感知无锡”系列活动之一。

会议室内,一侧是现已成为企业家的海归青年代表,另一侧是来自塔吉克斯坦、越南、也门、老挝、巴基斯坦、阿富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无锡生活学习的国际留学生代表。他们相对而坐,围绕如何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开交流。

“近年来,我们公司抓住共建‘一带一路’机遇,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在无锡各种创新制度和精准服务的赋能下,人才、技术、市场迅速走向国际化,目前成为轨道交通领域全球细分市场龙头企业。”无锡金鑫集团总经理许超介绍。金鑫集团在西班牙、越南等国家拥有5家控股公司,在印度、澳大利亚等地设有办事处,产品已进入印度、澳大利亚、美国、西班牙、俄罗斯以及南非等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各地输送中国先进的铁路技术与服务,帮助当地解决就业问题。

“我几年前到中国学习汉语,随后回到巴基斯坦工作。两年后我再次回到中国继续学习,就是想把这里的新知识、新技术带回去。未来还想在中国成立公司,与父亲在巴基斯坦的公司合作,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造福两国人民。”留学生顾长明说。

“我从也门来到中国,一开始语言、生活等方面都不适应,在很多中国人的帮助下慢慢建立了自信,现在学习生活都很顺利。我们国家的很多物品都来自中国,这些对我们都很重要,非常感谢中国的帮助,希望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让我们国家的人民生活得更好。”来自也门的安静风中文虽然不太流利,但依然在真诚表达自己的愿望。

“中老铁路开通后,两国人民的交流更加便利,希望假期有机会能乘火车回国探亲。我来中国5年,中国人民有很强的合作精神,我在这里学到了真本领。”来自老挝的苏洛说。

据悉,江南大学统战部和无锡侨联共同启动“读懂中国 感知无锡”系列活动,这是汇聚高校、地方侨联、侨商侨企合力,贯通侨务网络、整合优质资源、完善工作平台的创新尝试。

无锡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李涛表示,青年交流会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外籍留学生可以多到无锡走走,了解无锡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开展的国际产业合作情况,通过了解无锡从而更加了解中国,把所见所闻告诉家乡的亲友,架起各国人民民心相通的桥梁。同时,无锡海归青年要用大家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把自己生动鲜活的故事讲给亲戚朋友听,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世界发展提供新机遇。

陕西不是外人百川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3-2024 陕ICP备2023005182号-1

0.0487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