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铜陵日报
□汪虎斌
2024年2月25日,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去世,立即在全国各大媒体、网络引起巨大的反响。打开手机,几乎都是关于宗老的刷屏信息。宗庆后生前在杭州娃哈哈集团办公点都是前来祭拜的人群和敬献的花圈、鲜花,无数的鲜花寄托大家的哀思和尊崇。2月28日,是宗老出殡的日子,杭州突降大雨,好像老天爷为之催泪,整个杭州城陷入悲伤。
宗老的年龄和我父亲差不多,勤俭节约、家国情怀是那一代人埋藏在骨子里的永恒!宗老小时候家里很穷,有时候甚至吃了上顿没下顿。初中毕业后,先后在农场、茶场从事高负荷的体力劳动十多年,直到1978年母亲退休,才顶职回到杭州成为一名校办工厂工人。1987年,42岁的宗庆后作为创业者,借债14万元创办了娃哈哈的前身。自此,白手起家的他走出了人生中的重要一步,用蹬三轮开启了“逆天改命”的“冒险”之旅。从开发儿童营养液到兼并罐头厂,从将娃哈哈战略转型为食品饮料生产制造商到建立经销商体系开拓全国市场……宗庆后的每一步几乎都与时代深刻契合。对于娃哈哈的成功,宗老将其归功于时代所赋予的宝贵机遇,他说:“我是一个普通人,从底层崛起的凡人。幸运的是,我生于一个伟大时代。”宗老的奋斗史,是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家创业的一个缩影。
1996年,当时的世界500强法国达能集团与娃哈哈集团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在最初的几年里,双方互惠互利。但好景不长,达能有了把娃哈哈非合资公司也收入囊中想法。此举遭到了视娃哈哈为终身事业的宗庆后的强烈反对,达能集团此时对其提起诉讼,甚至扬言,要让其“在法律诉讼中度过余生”。宗老展开有力反击,出席了全球70多场诉讼,经过两年半的漫长争斗,展现出超凡的意志力,最终成功地赢得了胜利,打赢了保卫民族品牌的“自卫反击战”。“达娃之争”也向世人证明:国际竞争环境错综复杂,国际市场博弈无处不在,充满风险挑战。持续提升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努力打造长青基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前提和基础。在这奋进过程中,正是有宗老这样一批家国情怀厚重的民族企业家在努力耕耘!
进入2000年后,伴随中国入世成功,宗庆后带领欣欣向荣的娃哈哈集团和中国经济一样高速发展。宗庆后先后三次成为中国首富,但他是所有富豪中特别另类的一个。宗老就像一位邻家大爷,常年穿三十元布鞋,衣着简朴,出差不带秘书,坐飞机经济舱,高铁坐二等座,常年在员工食堂就餐,抽18元一包的利群香烟,每年花费不超过5万元。
但是对于公益事业和社会责任方面,宗庆后强烈的家国情怀让他率先垂范。据资料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他已经累计捐赠超过5.4亿元人民币,涉及教育、扶贫、环保等多个领域,积极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宗老作为平民出身,42岁高龄创业,60多岁荣登中国首富。他的日常言行,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邻家大爷。宗老生前接受采访时曾说:“我从来不爱辞退人,娃哈哈一个不成文规定不开除45岁以上员工,因为能力有差异是很正常的。”在宗老看来,总有适合的岗位可以做,只要不违纪违法,做出坏心眼的事,企业是不能直接将人开除的,这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
宗老去世,央视报道宗老称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这是一个标杆、这是一面旗帜,是家国情怀的代表!当我们看到一座城送别一个人的时候,看到他的去世备极哀荣,得到国人的集体缅怀,就知道这样顶天立地的伟男子,注定将成为企业家的楷模,永载史册。
陕西不是外人百川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3-2024 陕ICP备20230051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