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网3月19日讯在永安镇南部山区有很多美丽的传说,也有很多人文自然景观,更有很多的名人轶事,而在建设绿色家园、生态永安中又有不少奉献者,其中,退休教师蒋德才就是其中的一个。植树节的第二天,蒋德才老师又刚从山上栽植数10棵侧柏。
82岁的蒋德才说过,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和享受。他始终热爱“园丁”这一神圣职业,虽然做过教书育人的园丁,但更热爱育花植树。对于“园丁”事业没有句号,除非生命结束,60多年来,蒋德才老师把“园丁”两个字读的那么铿锵有力,书写的那么丰满纯正,品得是那么有滋有味。
育人的“园丁”
1963年的秋天,风华正茂的蒋德才老师带着理想走上了三尺讲台,开始了他教书育人的“园丁”人生之路。40多年来,他在镇中学恪尽职守,深深的热爱教育教学事业,他始终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神圣的职业。在育人的“园丁”生涯中,他起早贪黑,教学备课,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悉心照料,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用的人才。期间,他多次荣获师德教育标兵和教育工作先进者等荣誉称号。
无悔的抉择
2000年,60岁的蒋德才从育人的“园丁”岗位上退休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永安村,他把对教育的热爱全部转移到栽树植绿上。他向当时的乡、村领导申请了承包近400亩的牛郎山的西半山坡,用来栽树,乡、村领导得知蒋老师栽树植绿的想法,便批准了他的申请。就这样,蒋德才开始了他痴迷大山、植绿牛郎山的晚年生活。
痴迷的奉献
蒋德才在奉献大山上已经达到痴迷的状态。2005年7月,承包后他便在山坡盖起了两间简易的房子,购置了镐、掀等用具,为了开挖树坑,磨秃了10余把镐掀,手茧退了一层又一层,他为了守住大山,有时三个月都不下山。蒋老师患有严重的高血压、高血糖,为了不耽误治理荒山,他到药店一次就买一二百元的西药,够用两三个月的。为了管好自己栽植的树木,有时他还会昼夜巡山。他说,我对待树苗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小孩一样。因此,四周村庄的村民都深受感动,自发跟着蒋老师一起栽树植绿。
成功的收获
现在,蒋德才老师苍老的脸上留下道道深深地皱纹,苍柔之中流露出春天般的滋润和自信,在他的身后,片片葱绿给他带来自豪和欣慰。20年来,他共栽植核桃、石榴、桃、柿子、梨等果树18000多棵,大部分已经开花结果;栽植的6000棵速生杨大部分成材;栽植的5000棵侧柏已是绿树成荫、郁郁葱葱。他自己还在山坡下喂养了小笨鸡,本地鸡蛋惹得不少城里人也慕名前来尝鲜购买。
最美不过夕阳红,蒋德才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言行践行着“园丁”的意义,他用实际行动坚守着人类的精神家园。情系荒山、情系家乡,牛郎山已经变得郁郁葱葱、果实累累,并成为省级森林基地。(通讯员 刘连金)
责任编辑:杜伟
陕西不是外人百川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3-2024 陕ICP备20230051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