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定敏 崇左市第二人民医院
比起成年人抑郁症,青少年抑郁症的病情更加复杂,进展速度更快。一些青少年患者就医时,家长说孩子常常用小刀割伤手臂,或者自己捶打自己的头部,这就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即NSSI。NSSI虽然属于自我伤害,但是具有极高风险发展为自杀,必须引起重视。本文为您介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的干预措施。
一、什么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是指个人主观意识下伤害自己身体的行为,但没有自杀意图,这种行为包括用刀割伤皮肤、捶打身体,用头或身体主动撞击硬物等。虽然NSSI没有明确的自杀意图,但医学研究表明,NSSI极有可能发展为自杀,1年内出现过NSSI的患者,其自杀风险比普通人高出65倍,而青少年由于青春期、家庭因素等多种因素影响,其NSSI发生率非常高。
二、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会自伤
现阶段医学研究认为,遗传、心理、社会、家庭以及神经生物等因素参与了NSSI的发生机制,特别是童年的心理创伤,是造成NSSI的最主要原因。有些患者是天生具有情绪的敏感性,在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不正确时,青少年患者会更加敏感,并且表现出强烈的生理反应。比如,家长时常殴打孩子、虐待孩子,或者夫妻双方时常吵架,这些情况都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还有些孩子并没有产生自伤意图,但是通过观看网络视频、电视剧等有意模仿他人的行为。抑郁症青少年患者的自伤行为中,最常见的就是自己掐伤自己,直至皮肤出现青紫痕迹为止,其次是用刀片割左前臂,最后是用力捶打头部或扇自己耳光。
三、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如何正确干预
(一)改善家庭氛围
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产生正向的影响。首先,家长要避免频繁争吵、打架,家庭成员之间交流时语气平和,家长与孩子沟通时要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他们的内心所想;其次,家长应关心孩子的心理状态。如果发现孩子最近的情绪不高,时常一个人躲在房间,要及时与他们交流,避免居高临下地训斥孩子,主动询问孩子是否心情不好,并带孩子去户外散步、谈心;最后,家长应营造明亮、舒适的家庭环境,保持环境卫生,这对于改善青少年心理状态是非常有利的。值得注意的是,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在孩子发生NSSI之后,家长要时常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他面临怎样的困境?作为家长,我可以怎样帮助我的孩子?家长可以到精神科咨询专业的医生,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去缓解孩子的情绪,并且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要看到孩子最近的状态还不错,就停止,要知道,抑郁症是会反复发作的,并且青少年群体具有特殊性,需要长期关注、支持和改善。同时,家长一定要学会“聆听”二字,能够与孩子处在平等的地位上,聆听孩子的倾诉,感受他们内心的困惑,从而确定NSSI的动机和意义。很多孩子不愿意主动向父母倾诉,是因为父母习惯性的训斥,因此,父母一定要改正这个问题,在沟通中做好“聆听者”和“陪伴者”,有助于孩子敞开心扉。
(二)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
一些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NSSI比较隐匿,他们可能害怕被家长、老师或医生发现后遭到训斥,所以会选择在手臂内侧、腋下、大腿根部等位置实施NSSI。所以,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变化,多留意孩子的行为,特别是他们独自一人在房间并且把门锁住的时候,家长一定要经常性地敲门询问孩子,避免审问式的语气,可以问他们要不要吃东西、喝牛奶,感受孩子回答的语气是否正常。
(三)学校支持
在学校中,如果教师发现学生最近状态不佳,并且在身体上发现可疑的青紫痕迹或刀伤,应随时关注,主动邀请学生谈心。谈心时,要少说多听,尊重和理解学生的想法,必要时寻求学校心理教师的帮助。沟通后,教师应当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将情况告知家长,并叮嘱家长不要训斥学生,尽快带他们到专业的精神科就诊,从而及时干预。
以上就是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干预措施。青少年抑郁症患者NSSI发生后,一定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免发展为自杀,危及孩子的生命。
陕西不是外人百川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3-2024 陕ICP备20230051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