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中国民航报
马旭辉随着夏季的到来,全国各地逐步进入雷雨季节,强降水、雷暴、冰雹、大风等极端天气频发,空中颠簸、绕飞、航班延误、备降等事件呈多发态势,对民航安全运行和旅客正常出行造成了一定影响。笔者认为,民航各单位应高度重视近期极端复杂天气,从“人防、技防、物防”三个方面入手,将极端天气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杜绝各类衍生风险造成的危害。
在各个行业的安全管理中,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应对极端天气时,首先是要做好民航人的工作。各单位要增加值班值守力量和人力资源储备,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启动处置预案,尽快解决各类问题,同时要杜绝机组超时造成的航班持续延误。应该在充分赋予一线人员处置权限的同时,增强各岗位人员的资质能力,让一线人员第一时间进行专业、有效处置。另外,还要做好航班不正常情况下的旅客服务工作,做好不正常航班信息发布,通知旅客尽早退改签,避免大量旅客在候机楼内滞留。为滞留旅客提供网络、餐食、休息等服务,并在天气好转后立即安排航班,确保旅客尽快成行。
无论哪个季节,天气对民航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此,还应加强“技防”。民航各单位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加强各类技术手段在复杂天气条件下的预报预警、监测中的应用,提升气象分析和预报能力,及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发布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做好大风、强降水、雷暴等极端天气研判,为后续处置提供充分的依据,力争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防止处置不及时导致各种风险演化、叠加、升级,力争把各类风险处置化解在源头。
最后,民航各单位还应加强“物防”,加大应对极端天气的各类物资储备投入力度。比如为防大风,要准备好系留绳、钢索、轮挡等设备和工具;为防雷雨天气,要准备好雨衣、防雨布、沙袋等防雨防涝工具;为应对航班延误,要准备好餐食、饮料、毛毯等物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不正常天气条件下,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在民航各单位的努力下,全体民航人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不断加强“人防、技防、物防”,积极应对包括雷雨在内的各种安全风险,确保旅客安全顺畅出行。
薛红伟绘
陕西不是外人百川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3-2024 陕ICP备20230051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