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铜陵日报
■ 本报记者 孙照柱
“不吸氧、不吸痰、不鼻饲,服用药品种类及服药量明显减少,大脑意识较清晰。”5月10日,提及自己93岁高龄、出院近2个月的父亲,葛圣亮用“三不二减少一清晰”概括了父亲当前状态,“前后两次住院近100天,经历两次抢救、两次拔管撤机,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无论是医术还是服务,都给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这也是我写下5000多字感谢信的原因。”
葛圣亮的父亲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脑梗等多种疾病,2021年摔伤后长期卧床。去年11月22日,因肺部感染、呼吸系统严重衰竭入市人民医院抢救,今年1月3日出院。由于老人慢性病多,1月24日葛圣亮的父亲又因严重低血糖几近休克入院抢救。
“父亲高龄,2次送医情况都非常危急,家人们都捏着一把汗,但医护人员细致认真,安排抢救流程清晰,都实现了转危为安,这样的救治水平真正彰显了市人民医院仁心、精医的院训。”葛圣亮表示。
从江淮名医到住院医师,从重症医学科主任、急诊内科主任到管床护士,一封5000多字的感谢信,葛圣亮用近500字点出了帮助过自己的医护人员。葛圣亮表示,整个就医过程中,面对患者家属的频繁询问,医护人员总是耐心细致解释回答,“特别是两次抢救之后需要拔管、撤呼吸机,做检查时家人人手不够时,医生护士都帮我们想办法,不拘泥教条、特事特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在医院长时间陪护父亲,也让细心的葛圣亮成了“医院通”。“第二次住院、成功抢救后,我就在想,医院的医护人员为什么能够做到医术高、服务好,所以我开始观察,和其他患者家属交流,查看医院的微信公众号、公示栏,并走访院史馆、党建教育馆等场所。”葛圣亮搬出了3本自制的父亲入院记录本,“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我认为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卓越优秀,源自于党建引领。”
一封患者家属给予医院的感谢信,却用3000多字的篇幅论述了一家医院的党建内容,这也正是这封感谢信的特别之处。
2021年以来,市人民医院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深度融合,推进实施“党建领航360”工程,“3”即“三项制度”,“6”即“六项体系”,“0”即“零距离服务百姓”,并紧扣主题,按年度分别推出四大行动、四个聚焦、四个维度等系列措施。通过党建工程实施,市人民医院党建工作抓手更实、引领作用更强,成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安徽省抗疫先进集体”,成功获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连续六届获评“全国文明单位”。2023年以来,市人民医院收到锦旗、感谢信等多达320余次。
“人们常说,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但我认为,既要百姓口碑,也要金杯银杯。”基于自己的深入了解,葛圣亮以党建引领为主题,前后四易其稿,写下了这封给医院的感谢信,并打印贴在了市人民医院的公告栏上。
葛圣亮的父亲出院后,安顿在医养结合的养老院里,养老院的医生查房时曾多次称赞老人状态不错。“每次听到别人对父亲身体状态的好评,我的内心都难以平复,对市人民医院充满感激之情。”葛圣亮表示。
陕西不是外人百川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3-2024 陕ICP备202300518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