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市绿园区正阳街道丰和社区,有这样一位回族姑娘:她是社区公益岗工作人员,也是志愿服务队队长;她数年如一日照顾无血缘孤寡老人,帮扶各族群众千余人;她用爱心与行动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她,就是李思盈。
命运多舛遇党恩,誓用一生回报
15岁那年,李思盈的人生遭遇重创:父亲离世,母亲因脑梗病倒,家庭瞬间跌入谷底。一边照顾病母、打工养家,一边自学写作,艰难岁月里,党和政府的关怀成了她的“光”——在多方帮助下,她参加培训、圆了大学梦,还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最终成为一名社区工作者。
拿到人生第一笔工资时,李思盈眼含热泪,将1780元全部作为特殊党费交给党组织。“没有党的关怀,就没有今天的我”,这是她的心里话,也是她要用一生践行的誓言。
扎根基层,把群众“小事”当成“头等大事”
社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前沿,小小的网格里装着千家万户的冷暖。成为社区工作者后,李思盈把爱心与责任刻进日常:
利用午休时间进小区排查走访,摸清居民需求;
把停水断电、教育养老、政策答疑这些“生活小事”,当成自己的“头等大事”;
上门为独居老人办社保、做生物认证,给自闭症孩子送益智玩具,给困难儿童送爱心礼包,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做疗愈;
常态化开展困难帮扶、心理援助活动百余场,覆盖上千人次;
借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办文艺汇演、手工制作活动,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
……
不管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不管是分内事还是分外事,只要群众有需要,她从不推辞。她说:“各族群众都是我的家人。”
甘于奉献,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
“淋过雨,就想为别人撑把伞。”尽管收入不高,李思盈却数年如一日,自掏腰包照顾3位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带老人看病买药、代办费用减免,午休或休息日买蔬菜、水果上门,逢年过节送礼物、陪老人聊天。
老人们心疼她花钱,她就“撒谎”:“这是同事给的”“朋友送的”,只为让老人安心接受。如今,老人们逢人就炫耀:“这回我也有孙女了!”
多年来,她累计照顾各族老人20余位,联合企业家免费为困难孤寡老人送米面油、冬储菜、衣物,捐赠物资金额超30万元;帮扶老人、妇女、青少年千余人次,还为800余位残疾人、“宝妈”解决了“家门口”就业问题。
组建队伍聚合力,让民族团结之声传万家
为壮大公益力量,李思盈牵头成立志愿服务队,带领少先队员、大学生、社会人士开展900余场志愿服务:走进养老院陪老人聊天,去福利院、特教学校关爱孩子,参与公共健康服务、爱心捐赠、公益宣讲,把温暖送到更多人身边。
作为绿园区红石榴宣讲员、吉林青年讲师团讲师,她还把民族团结故事送进学校、企业、社区:用亲身经历打底,融入红色文化,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创新“流动讲堂”模式,通过报告会、座谈会、聊家常,再加上线上微宣讲、短视频,让宣讲“活”起来。
截至目前,她线上线下宣讲百余场,受众超十万人次,真正让民族团结的理念“声”入人心。
“我的今天是党给的,各族人民都是我的亲人。”有人说她“傻”,李思盈笑着说:“能帮到别人就值得,社会需要这样的人。”这位90后姑娘,用一言一行做民族团结的传播者、践行者,让石榴花在基层绽放出别样红的光彩!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丛鹂锐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陕西不是外人百川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23-2024 陕ICP备2023005182号-1